充分认识三线建设在党史国史上的重要地位

发布时间:2023-12-27 来源: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 阅读次数:

吕世光

一、三线建设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1964年8月毛主席说:搞三线工业基地的建设,有了这些东西,就放心了;攀枝花搞不起来,睡不着觉;你们不搞攀枝花,我就骑着毛驴子去那里开会;没有钱,拿我的稿费去搞。透过这些话语,我们可以深切体会到主席和周总理等当时的决心。作为参与三线建设决策和组织实施的重要领导者邓小平同志,把三线建设作为当时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多次深入建设一线,亲临现场指导,统一思想认识,研究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有力地促进了三线建设战略任务的落实。在1964年至1980年贯穿三个五年计划的16年中,国家在属于三线地区的13个省和自治区的中西部及其他地区,投入2050余亿元巨资;400多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成千上万的民工,打起背包,跋山涉水、来到祖国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峡谷、大漠荒野,风餐露宿、肩扛人挑、用艰辛、血汗和生命,建起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和科研院所,托起了一座座工业新城,攀枝花就是其中一颗璀璨明珠!

毋庸讳言,由于当时的特殊环境,三线建设决策及进程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其功绩是主要的,对问题我们应该客观地、历史地看待。1991年4月,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总的讲,当年党中央和毛主席作出的这个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是很有战略眼光的。2011年10月,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小组会上对三线建设作出了肯定评价。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社会主义胜利和建设的成就决不能否定;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三线建设作为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经济工作的重要成就,理所当然地应给予充分肯定。如果把这一时期主要的经济工作三线建设都要否定,那其他工作就更不要谈了。

近几年出版的党史基本著作,特别是经党中央审定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对三线建设专门用两个目6000多字的篇幅叙述,并六处提到了攀枝花,明确地指出:“‘三五’计划的制定和三线建设的展开,是加快实现我国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步骤,对于改善我国国民经济布局、推进中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大作用。三线建设的实施,对于提高国家的国防能力是完全必要的。”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建设史上的空前壮举。”中央主要领导同志的充分背定和党史基本著作的鲜明表述,代表着党中央对三线建设的基本态度,也确立了三线建设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总之,正确评价三线建设是正确认识和评价改革开放前历史时期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不单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政治问题。我们要以高度的历史自信和政治自觉,坚持和维护这一党史国史的恢宏篇章!

二、历史不能割断,前事往往是后事之因,后事往往又是前事之果

我们取得的改革开放、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是在改革开放前党和人民做出多方面准备的基础上进行的,三线建设就是这种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线建设的生动实践、积累的丰富经验、创造的伟大精神,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是改革开放和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基础、重要依据和不懈动力。

(一)三线建设形成的一系列经济、国防及科研等重大项目,构成了改革开放和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

中西部地区是支撑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区域,也是为国家提供安全保障的国防工业的密集区域。作为中西部地区经济支柱的工业及国防工业,大都与三线建设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渊源关系。三线建设形成的重大工业、国防和科研项目,不仅促进了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及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也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准备了重要物质技术条件。特别值得强调的是,三线建设实现了建设我国战略大后方的目标,为保障国家长期和平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50年过去了,战争虽未爆发,但这不等于这个战略决策是错的。有的同志把这比喻为“上保险”,为防备重大的天灾人祸,上了保险,干其他事情心里可以更坦然些。如果没有这个“保险”,会发生什么,就没有底气。当然最好不要去理赔,但保险不能不上。

(二)三线建设积累的许多宝贵经验,为改革开放和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其基础和源头是改革开放之前的历史时期。三线建设作为改革开放之前的历史时期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一项重大实践活动,其积累的宝贵经验,为改革开放后党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参照。如兼顾地区均衡发展。三线建设开创了地区均衡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先河。从毛泽东的沿海与内地的关系的科学论断,到邓小平“两个大局”的设想,再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们党兼顾地区均衡发展的理念是一贯的,这是我们党坚持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又如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关系。三线建设实际上提出和实践了如何以国家核心需求为导向,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重大战略问题。再如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特殊优势。三线建设是这一优势的集中体现。这一优势是我们能够办成一些其他国家难以想象的好事大事的重要原因。在当今条件下,我们仍必须继续保持和发扬这一优势。

(三)三线建设创造的伟大精神,为改革开放和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动力

党在长期斗争历程中形成了很多精神财富。如民主革命时期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培育形成了很多创业精神、如大庆精神、大寨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红旗渠精神等,这些都已经被人们所熟知。事实上,三线精神和大庆精神,应该是当时工业建设一南一北的两面旗帜。当时喊出的“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四海为家”“哪里需要到哪里去”“我是一块砖、任党揶来任党搬”等豪言壮语,影响了几代人。在三线精神培养下,涌现出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我们在研究和宣传三线建设历史的时候,应该高度关注、深入挖掘、广泛宣传千百万普通劳动者牺牲自我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和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三线建设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其开创的事业仍在延续,其创造的精神是水存的,这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高,是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竭动力。

    三、三线建设在党史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术界、理论界要加大存史、用史的力度,进一步搞好三线建设的研究和宣传。

(一)应进一步深化对三线建设的研究

对三线建设大范围研究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这20多年来成果是丰硕的。如公布了一批档案资料、出版了一些回忆录、采访录、研究著作、画册;发表了许多论文、召开了一系列研讨会。但由于三线建设长期处于保密状态,相对公开出版的三线建设档案资料还不算太多,宏观研究大三线的论著多,专门研究地区和部门及小三线的论著少,个案解剖研究的少;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等方面的研究还需要深化,把三线建设放在开创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个历程中来研究和评价,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二)应进一步加强对三线建设资料及旧址等文物的保护

建设三线建设博物馆是文物保护的重要方式。现在,已经建设了一些地区性的三线建设博物馆,如四川省广安市的三线工业遗址博物馆,贵州省六盘水市的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博物馆中规模最大的,是攀枝花的三线建设博物馆。攀枝花是三线建设的成功典范,也应该建设最好的三线建设博物馆,以促进三线建设旧址和相关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作者单位:中央党史研究室)

 

 

欢迎第位访客

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 版权所有   地址:攀枝花市花城新区干坝塘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251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