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扬帆起航

发布时间:2023-11-17 来源: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 阅读次数:

 

何可仁

(遵义长征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遵义1964文化创意园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西安路,一期项目是利用三线企业老厂房改造而成,是集“创意、时尚、休闲、怀旧”于一体的全国十大特色文化创意园区。它将三线文化与现代艺术,创新地融合在一起,给老厂区注入了新活力,让园区成为有历史、有文化、有创意、有精神的文化旅游新地标;它是历史与传承、工业遗产与现代生活的体验空间,是时尚休闲、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地。

一、1964 项目的提出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大批建设者奔赴条件艰苦的黔北高原,支援三线建设。他们在荒山野岭,战天斗地,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建设,一个集国防、科技、机电、化工、冶金、建材、文化、卫生等产业的工业体系在遵义形成,遵义经济得以发展和提高。

三线建设不仅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更是遵义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三线建设给遵义带来了发展机遇,对促进遵义的经济社会发展、推动遵义的城市建设和文化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三线建设和三线企业创业、发展过程中,为遵义留下了具有历史、文化、技术、建筑等社会价值的工业文化遗产;三线建设大军艰苦创业、敢打硬拼、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爱国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三线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传承并发扬光大,“三线精神”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将发挥积极作用,在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奋力谱写壮丽篇章。

改革开放后,三线企业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了企业布局、产业结构等方面的调整。随着遵义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遵义实施了“退城进园”、“退二进三”等工业布局调整,长征电器已面临产业结构调整、产品升级和异地搬迁,原有企业厂房大多被作为房地产项目进行了开发。

在那里“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长征人,对曾经工作和生活并抛洒青春热血的这块热土有着深厚而真挚的感情,渴望能保留一片当年的厂房,留住三线建设历史,留住三线人的记忆,传承和发扬“三线精神”。如何保护和利用三线建设工业文化遗产,让老旧的厂房焕发新的活力,摆在了长征人和长征集团公司领导的面前。2012年5月,长征集团公司董事长何可仁首次提出利用三线建设遗址建设以三线文化为主题的文化产业园的设想。2013年2月,长征集团公司总经理、遵义市政协委员罗德生联名50多位市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建设遵义三线博物馆及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建议》,这一提案引起了遵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经多方考察调研后,遵义市政府于2014年6月正式明确建设三线文化创意园,并确定遵义长征集团公司为园区投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主体。项目名称定为“遵义1964 文化创意园”。

二、1964 的策划及建设

按照遵义市政府“把园区建设成为遵义市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区、弘扬三线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A级旅游景区、中心城区最重要的文化新地标”要求,结合老厂房的实际情况,长征集团公司提出了“保留三线遗产、传承三线精神、提升艺术气质”的规划思路,确立了“创意、时尚、休闲、怀旧”四大主题,确定了文化创意、三线文化展示、旅游休闲、艺术广场、管理服务五大功能区。主要包括创意设计中心、多功能展厅、艺术中心、健身中心、12空间生活美学馆、三线建设博物馆、梧桐树广场、岁月广场、玉兰园、主题酒店等。1964文化创意园在规划设计时,将三线精神与现代艺术,创意地融入到设计中,给老厂区注入了紧扣时代脉搏的生命力,让园区成为有历史、有文化、有创意、有精神的文化与艺术高度结合的文化新地标。

1964文化创意园于2015年2月动工,2016年5月完成园区一期建设并顺利开园。在园区建设的同时,长征集团公司围绕园区主题,深入开展市场调研,确定园区业态,实施精准招商,在园区建设期间全面完成园区招商工作。现园区入驻商户60户(其中:文化创意产业企业有38户),主要业态为创意设计、艺术创作、艺术教育培训、文化交流、文化作品展示、三线博物馆、文化休闲娱乐等,商户入驻率达100%。

1964文化创意园,不仅保留三线建设的历史记忆,已不仅是工业遗存的体验空间,更是三线精神的传承之地。

三、1964的运营效果

(一)园区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

园区开园以来,得到中央、贵州省、遵义市各级各部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先后有中宣部、国家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国务院参事室、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和贵州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等领导亲临园区视察和指导工作,上海、浙江、江苏、四川、重庆、云南、甘肃、陕西、青海等省市部门领导到园区参观、考察和调研。据不完全统计,1964文化创意园已累计接待省内外各类人员100万余人次。国家、省、市媒体先后对园区进行了报道,1964文化创意园的名声从遵义迅速向全国传播。园区主题定位、改造效果、业态布局、运营状况得到了各级政府、省内外专家、学者、游客和三线人的高度关注与好评。1964文化创意园,现已成为中央、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来遵领导的主要参观和考察点。

(二)园区知名度显著提升

1964文化创意园作为文化旅游项目,从建设到运营,得到中央、贵州省、遵义市宣传、文产、文化、旅游等主管部门的高度关注。

一是在宣传系统。中宣部主要领导,贵州省委宣传部、遵义市委宣传部现任和前任省、市宣传部长,多次亲临园区考察和指导工作。

二是在文化产业系统。贵州省文产办领导多次亲临指导并组织相关地州市文产办到园区考察学习,贵州省、遵义市文化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先后授予园区“贵州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遵义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称号。

三是在文化系统。1964文化创意园已走在了全省的前列,文化部和贵州省内及周边省市文化部门经常组队前来园区考察。2017年,在全国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工作中,经贵州省文化厅评选,1964作为贵州省唯一项目向国家文化部申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并通过文化部组织的专家评审,进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候选名单。

四是在旅游系统。经国家旅游局推荐,2017年11月,1964文化创意园荣获“全国中少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称号;现1964园区正在积极申报国家4A级景区。

五是在全国文化创意产业园系统。1964文化创意园得到业界的认可,2017年12月,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网,通过微信投票、数据统计、专家评审, 1964文化创意园进入“2017年度全国十大特色园区”之列,1964正在被全国认可。

六是在三线系统。2015年,中国三线研究会授予1964“中国三线建设研讨会指定研讨基地”、 “中国三线建设研讨会论坛基地”。2017年,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在园区召开“三线遗址与旅游开发研讨会”,三线建设老领导、专家、学者、全国各地三线建设博物馆馆长、三线建设遗址旅游景点 负责人、高校领导等100余嘉宾到园区出席会议并指导工作。

1964文化创意园在受到宣传、文产、文化、旅游等主管部门的高度关注的同时,也得到了他们的关心和支持,文化部、教育部、国家旅游局、贵州省市文产办、贵州省及遵义市文广新局,先后对园区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给予了专项资金补助。

(三)品牌建设成效显著

园区开园以来,国家部委、贵州省、遵义市各级政府和中国三线建设研讨会先后授予园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中国三线建设研讨会指定研讨基地”、“中国三线建设研讨会论坛基地”、“贵州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贵州省科普示范基地”、“遵义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遵义市科普教育基地”、“遵义市青少年教育基地”、“遵义市职工教育培训基地”、“遵义市青年之家”、“汇川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汇川区科普教育基地”、“汇川区创业就业基地”等。

(四)园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一是在当代的政治思想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1964文化创意园区是利用三线企业老厂房改造并建成遵义三线建设博物馆,它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历史足迹和辉煌,浓缩了一段遵义工业发展的历史和文明,是三线文化与红色文化、三线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有机融合,是全党开展“两学一做”、全社会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在当代政治思想工作发挥积极作用。

二是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成效显著。园区充分利用公共空间,开展以爱国主义、科普教育、艺术作品展、文艺演出、文化论坛、专题讲座等系列公益活动,吸引50余万人次参加,极大地丰富了当地广大市民的文化生活、提升市民文化素质、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在当地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成效显著。

三是推动遵义文旅产业发展。1964文化创意园,不仅保留三线建设的历史记忆,已不仅是工业遗存的体验空间,更是时尚、创意产业的聚集地和文化、旅游休闲的目的地。

1964文化创意园填补遵义市区工业文化旅游的空白,丰富遵义的文化旅游内涵,拓展遵义旅游空间,为推动遵义文旅产业发展,促进遵义文化创新和繁荣做出了贡献。

四是园区经济效益明显。园区开园的当年,在现金流方面,就实现了收支平衡并略有赢利;园区商家经营业务收入近亿元,解决和带动就业4000人。被评为遵义市“2017年度旅游景区运营先进单位”。

四、1964 的成功经验

(一)定位精准

长征集团公司在充分考察调研基础上,结合遵义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确定了“突出文化主题、传承三线精神、提升艺术气质、发展文旅产业”的规划思路,确立了园区“创意、时尚、休闲、怀旧”四大主题,提出了建设文化创意、三线文化展示、旅游休闲、艺术广场、管理服务五大功能区的思路。

二)抢抓机遇

在2014年遵义市委、市政府推进中心城区城市道路交

通改善工程、文化旅游景区精品工程工作,迎接贵州省第十一届旅发大会在遵义召开之际,长征集团公司抢抓机遇,精心组织,科学调度,抓协调、抢时间、争进度,全力推进并全面完成1964文化创意园一期工程建设。

(三)精准招商

招商工作是园区成败的关键,长征集团公司紧紧围绕园区主题组织开展市场调研,进行认真研判,按照“差异定位、服务遵义”招商思路,确定园区业态,制定了招商方案,发布招商信息,开展动态宣传,精准招商,在园区建设的同时全面完成了园区招商工作。

(四)科学管理

为强化园区运营管理,实现园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长征集团公司成立了遵义1964文化创意园管理有限公司,全面负责园区建设和运营管理工作。按照国家级城市中央休闲区的建设标准、国家文化产业园示范园区和国家5A级景区的创建标准,规范管控,建立园区经营管理制度体系,提升园区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五)强化宣传推广

为了让园区走出遵义、走出贵州,提升园区在社会上的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园区通过平面、网络、电视等媒体进行宣传推广,先后有上海新民周刊、腾讯、网易、贵州电视台等媒体和教育部、国土资源部等官网先后对园区进行报道,园区知晓度从遵义迅速向全国扩散,知名度不断提高。同时,更加注重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与园区定位和形象相符的艺术作品展、文创作品大赛、文艺演出、文化论坛、传统文化讲座等系列文化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和市民进入园区,聚集人气,推广园区,固化园区主题和形象。

五、1964 的未来发展前景

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附加值、可持续发展性、大容量的就业机会,已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中最具活力的行业之一。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实现较快增长,文化创意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整体竞争力明显提高,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比逐年提高。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世界经济的新兴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贵州省“十三五”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将以大文化助推大扶贫、大数据战略行动,实施文化建设“十大工程”,打造“十大品牌”。遵义市委实施“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大健康、大旅游”五大行动,继续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全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快推进文化繁荣兴盛。这都为1964文化创意园发展带来新机遇。未来,1964文化创意园将着力抓文旅融合发展,引进一批有技术、有特色、影响大、实力强的文化创意企业入驻园区,培育一批“互联网+”融合趋势下的文化新兴产业,利用贵州大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网新技术的优势,推动“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加快形成文化旅游、艺术创作、文化传媒、文化交流、艺术教育培训、文化休闲娱乐等文化产业集群,力争成为贵州走前列、西部有位置、全国有影响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重要旅游目的地。

 

欢迎第位访客

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 版权所有   地址:攀枝花市花城新区干坝塘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25113号-1